一、单项选择题
1.主张“儿童中心”“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卢梭
D.夸关纽斯
2.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一部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
A.受教育机会
B.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C.身体健康发展权利
D.尊严和权利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促进社会发展
C.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自身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间接性
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B.发展智力、体力和才能
D.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C.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8.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9.贯彻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必须坚持【】
A.学生德、智、体平均发展
B.以智育为主,兼顾其他各育
C.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D.德育为主,智育为次,体育再次
1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品德认识与品德情感的矛盾
C.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12.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属于班级【】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1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表现目标
14.老师将自己的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研究
D.案例分析
15.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顿悟律
16.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布卢姆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17.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经过实验表明:教师如能对学生热情相待,寄予较高的期望,则学生就会向着教师所期待的方向和水平发展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好感效应
18.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的一种构建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这种观点是由【】提出的。
A.皮亚杰
B.洛克
C.威尔逊
D.科尔伯格
19.学生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连锁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20.【】指辅导教师对受辅导学生的认知方面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
A.宣泄技术
B.关注技术
C.面质技术
D.探讨技术
2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当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获得勤奋感
B.获得自主感
C.获得亲密感
D.获得同一感
22.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更易受周围,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辐合型
C.发散型
D.场依存型
23.高度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
2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掌握系统的科学概论与原理
C.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D.掌握大量牢固的言语信息
二、填空题
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多少,可以把课分为____课和综合课。
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____和____。
3.以少部分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训练,同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后再进行分析,以期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种训练方式为____。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所规定的教师应遵循的几个要义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____等。
5.根据课程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____。
6.在德育的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
7.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Ig(a+b)=Iga+Igb,这种迁移属于____迁移。
8.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
9.直观教具包括两类:一是____;二是模像直观。
10.在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为____。
三、辨析题
1.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课程计划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
3.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4.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性。
5.定势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四、名词解释
1.关键期
2.自我效能感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结合自己所教(或所学)的课程,说说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六、论述题
1.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阐述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遵循这些规律。
2.联系实际,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方法。
七、材料分析题
南疆盛开民族教育之花
在中越边境、十万大山南麓的防城港市防城区,生活着两万多瑶族人,广西最早的瑶族班就诞生在那里的那良中学。
在那良中学,我们见到了首届瑶族班的创办人沈克树,了解到民族班创办的初衷。新中国成立前,瑶族人大多生活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文化素质很低。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瑶寨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多数聚居点都办起了小学,但直到80年代初,瑶族学生能达到初中毕业的仍然寥寥无几,在瑶寨里找个记分员和会计都很困难。为此,那良中学开始在高山瑶寨招收农村小学毕业生,开办寄宿制民族班。民族班的学生享受助学金,减免学杂费、书本费,对特别困难的还给予适当的补助。
瑶族班自创办以来,已经毕业了15届学生,毕业的700多人中,近一半学生考入了高中和中专,其中还有80多人考上了大专以上院校。沈克树还记得,首届瑶族班学生李永章,高中毕业后考坐了广西民族学院数学系本科,这是高山瑶寨的瑶胞子弟参加高考首次被录取的本科生,瑶族群众兴奋地奔走相告。
毕业回乡的瑶族大学生现在大多数已成为山区建设的骨干力量,20多人做了教师,在最艰苦的边境和高山瑶寨默默奉献,还有20多人被录用为国家干部。防城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玉桂、八角等的生长,学校就在毕业班的就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并通过毕业生向瑶寨辐射。学校近期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由该校毕业生们种下的玉桂、八角数以万计,他们中多数成了种养和经商带头人。我们在所到的瑶寨看到由该校毕业生利用水力资源建起的小型发电站,让瑶寨用上了电灯、洗衣机等。
问题:
请结合上述报道,运用相关的教育原理分析教育的功能。
参考答案及解析,请联系微信:302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