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3027297

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9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小学语文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4分)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第13小题。

    且说黄山

    吴冠中

    ①微雨中从后山云谷寺步行上北海,一路游人不绝。从山上下来的人都抱怨,说上山两

天什么也没看见,弥天大雾,只能欣赏眼前的松树根和石栏杆。何不多住几天呢?他们是在

会议中挤时间上山的,有期限。但也有人说,他上次在黄山一星期,天天大晴天,百里见秋毫,一点雾也没有,可说看尽山石真面目,反而感到有些乏味,因此这回是专程来寻雾里黄山的。

    ②没有云雾不好,全是云雾当然也不好。云雾,它是画家挥毫中的艺术手法。大自然才

是大艺术家,虚虚实实,捉弄游人,诱惑游人,予游人以享受和满足,不,永不满足!放眼一望,茫茫云海中浮现着墨色的山峰,千姿百态。峰峦之美多半在头顶,云层遮盖了所有的山脚、山腰,有意托出顶峰之美,以其银白衬托峰峦之墨黑,以其海浪似的横卧的波状线对比刚劲的山石垂线。抽象,抽象,抽出具象世界中的形式之美。大自然理解抽象之美,也惯用抽象手法!人们每次游黄山都获得不同美感,就是缘于大自然抽象手法的无尽表现吧!朝朝暮暮,辛苦的摄影师和画家们长年累月在守候、捕捉云雾与山峦的幻变、虚与实的较量、抽象与具象的转化!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秋天的黄山更是瞬息万变。登山坐爱枫林晚,老年人吃力地爬上始信峰,只能坐在石头上好好休息,慢慢欣赏脚下“红树间疏黄”的斑斓秋色;稍远处,丛丛红树和黄叶则如漫山遍野的花朵。突然乌云压来,白雾在彩谷间飞奔’:团团、条条、丝丝,追逐嬉戏。雨将至,咋办?但从那乌云的窟窿中遥望山下,明晃晃的阳光正照耀着人家的白屋。雨并没有来,倒降下大雾,一片迷茫:隐隐丛山、浓淡层林,偌大的水彩画面!细看朦胧处,有人在活动,从画面比例看,人画得太大了,其实呢,人就在近处,.“朦胧”将具象推向了深远!

    ④我并不认为,欧洲中世纪哥德式教堂的建筑师是从黄山诸峰获得的启示,但你从清凉台上观望对面群峰直指天空的密集的线时,不禁惊叹:这与哥德式教堂无数尖尖的线在指引信士们升向天国,那感觉、感受与美感似乎正相仿佛!许多中国画家从黄山获得了美感的启示,特别是山石的几何形之间的组织关:方与尖、疏与密、横与直之间的对比与和谐。尤其,高高低低石隙中伸出蛇松,那些屈曲的铁线嵌入峰峦急流奔泻的直线间,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线之乐曲。平时并不接近中国画的朋友,游黄山后再去翻翻黄山派的画集,当更易了解画家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如先已看过石涛等人的作品的,那么,有心人,你在黄山中寻觅石涛等人的模特儿吧?我两次到黄山,总爱在其中寻觅石涛,正如在法国南方爱克斯的圣·维多利亚山前寻觅塞尚。

    ⑤“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一语道破了艺术效果的关键。大自然的雕刻家创作了无数似与不似之间的佳作。至于是佳作、杰作还是平庸之作,那主要还须从形体的形式美感方面去衡量,“像不像”与“关不关”不能等同起来。到排云亭观西海群峰,峰端犬牙交错。石头的形象有尖有方,或起或伏,其间更穿插松的姿态,构成了宏伟的线与面之交响乐。正如歌德说的:“凝固的音乐是建筑,流动的建筑是音乐。”线,从峰巅跌入深谷,几经顿挫,仍具万钧之力,渗入深邃,人称那谷底是“魔鬼世界”,扶栏俯视,令人腿软。谷外,一层云海一层山,山外云海海外山,大好河山曾引得多少英雄折腰,诗人歌颂!年轻人,有幸早日瞻仰祖国的壮丽;老年人,在告别人生之前,也奋力拄着拐棍前来一睹自家江山。游人挤着游人,刹那间,小小的排云亭挤得已无插足之地,人声嘈杂:哪里是天女绣花?仙人踩高跷?文王拉车?武松打虎?天狗……老虎的尾巴!仙人的靴子!仙女的琴!像!像!不太像!尾巴太短!大声大叫,吵吵嚷嚷,其间夹杂着欢笑、得意、惊叹,也有人因尚未看清靴子或尾巴而着急,如再认不

出来,似乎这趟黄山之行便是白白糟蹋了!

    ⑥我走在僻静的山径中,发现道旁有些较大的松树的根部主干被竹片包裹起来,像套了靴子的腿,看不出腿的体形了,自然不好看,煞风景。我想那是为了防牛群和羊群往树干上擦痒痒吧,因我见过拴牛系马的老树上也有类似的防护,北京动物园的熊山中的树干上也有同样的防护,以防牲口对树木的摧残。但当我爬上那些险峰绝壁处,那里的奇松上也包着竹围裙,难道牛羊也会被放牧到峭壁险崖吗?原来那是为了防游人刻字留言,有些名松就因被人刻字太多,被凌迟而死!人们爱松,护松。“梦笔生花”的那朵花,是石隙中生长的一棵岁月悠久的苍劲的松,那里游人倒是爬不上去的,但衰老是必然的自然规律,松将死!黄山管理处曾邀请专家上去研究抢救,大概已救不活了,“梦笔生花”将只是美丽的回忆了,让下一代的游人们根据那笔,那似笔似笋的石的体形,去想象最美最别致的花朵!

    (有删改)

1.简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3.“‘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一语道破了艺术效果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

解。(6分)

 

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北京报刊亭最多的时候有2400多个,现在还剩下1000多个,计划3年内逐步取消。全国范围内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报刊亭正在加速消失。对此,有人认为小小报刊亭传递的是书香,

是文化,不应该消失;有人认为,报刊亭消失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必然,移动阅读正成为新的文化的象征;有人认为,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种象征,它的消失也可能使其代表的文化氛围和内容一同消失……

    对于以上事情和言论,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体裁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语文招聘考试上岸题库.png 

参考答案更多资料请联系微信/QQ202679107

 

本人从事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工作6年以上,总结和整理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和资料,该资料来自各地的语文教师编制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考试试卷中,加上我们老师团队的整理和各种渠道得来的资料。内容可以说十分精炼,可谓是一份不可多得珍贵的教师招聘考试宝典资料,所有资料含有答案。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出现率非常高,适合教师招聘、编制、特岗、进城、职称等考试。本人敢保证你只要记住这份资料,你将会有99%的几率通过考试。如果需要可以联系本人微信/QQ:202679107

你可知道——别人用这个资料就考过关了!

你可知道——整理这个资料需要花多少精力

你可知道——可以为你节约多少时间!

你可知道——有了这个资料可能给你带来什么!

你可知道——没这个资料你可能失去什么!

推荐复习资料:

1.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复习笔记(核心考点)

2.语文教师招聘考试高分题库(上下册)

3.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大全

4.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卷(A、B卷)

详情加微信/QQ:202679107

 

分享语文招聘考试全国各地市县区历年真题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师教育 » 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聘/编制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师教育,最佳的选择

支持快讯、专题、百度收录推送、人机验证、多级分类筛选器,适用于垂直站点、科技博客、个人站,扁平化设计、简洁白色、超多功能配置、会员中心、直达链接、文章图片弹窗、自动缩略图等...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鲁公网安备37130202372540